汉惠帝在长安建造了城墙,汉武帝设京兆尹管理长安,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,兴建北宫、桂宫和明光宫。此后,长安作为西汉首都,乃至以后的大朝代隋朝和唐朝也定都于长安,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其实,长安早在公元前12世纪,就开始作为都城了,本文来探讨下长安的前世和今生,揭开它神秘面纱。
长安的前世:
长安,在公元前12世纪,它的名字不叫“长安”,而是叫做“丰镐”。“丰镐”是丰京和镐京两个地方的合称,其中丰京是周文王修建的,镐京是周武王修建的。据记载,西周伯姬昌将老百姓从岐山周原迁到现在西安城西南附近,并在此修建丰京,作为宗教、文化中心,同时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,作为部落政治中心,为宗教、文化中心,两个合称“宗周”。
这就是西安建城之始。在周武王姬昌牧野之战,战胜商纣王十七万大军,攻破朝歌,夺取天下。他并没有将朝歌作为大周的首都,还是以丰镐为都。这是西安作为大朝代的都城之始。
公元前771年,犬戎在申侯的带路下,顺利攻入西周都城镐京,杀死周幽王,西周宣告灭亡。周幽王死后,申侯等诸侯们共同拥立原太子姬宜臼为新的周王,是为周平王。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,又常处于犬戎等少数民族的威胁之下,于公元前770年,在郑国、秦国、晋国等诸侯的保护下东迁,定都洛邑,建立了东周。
周平王东迁以后,丰镐等肥沃的土地成为了秦国的领土。秦国经过励精图治,披荆斩棘,吞并了戎族部落,变成了西方强国。尤其是在商鞅变法后,秦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。从前230年到前221年,秦始皇先后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完成了统一大业,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名字是秦朝。
它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。秦朝的首都咸阳,是当时的大都市,囊括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。还有很多秦朝的宫殿在现在的西安,如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,兵马俑和秦陵也在今西安市境内。
长安的今生:
长安在唐朝之后,五代时期,多次改名,如五代后梁改为大安府,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。公元1272年,元世祖忽必烈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,在西安建立安西王府。后来由于发生安西王叛乱,安西国被撤,于公元1312年改为奉元路。
转眼间到了明朝,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三月,大将军徐达北伐,夺取奉元路,改其为西安府。这就是“西安”名称的由来,它源于明朝,
朱元璋在建立大明,赶跑元顺帝后,一直想迁都到西安,他还新修了城垣、鼓楼钟楼等。他为此派出太子朱标西巡西安,准备着手迁都西安,可惜的是,朱标回到南京之后,不久便病死。这样,迁都的事情也不了了之。如果朱标活着,顺利迁都西安,很可能将其改回“长安”。因为“长安”意味着“长安之久”的意思,谁也无法抗拒啊。“西安”只是“西边安定”的意思,韵味差太多了。
到了现在,“长安”成为了西安市的一个区,被反客为主了。
以上就是“长安”的前世今生,它的前世是“丰镐”和“咸阳”,今生是“西安”。从公元前12世纪到21世纪,跨越3000多年的时空,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,演绎了“长安”的前世今生。从寓意上来说,“长安”蕴含“长治久安”的含义,比“西安”好听多了,可是由于徐达夺取“长安”后,改名为“西安”,境界上差了一截。这也不影响它在我国最出色古都的地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