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将由小编带大家解读—“傣泐”
“傣泐”即“傣勐泐”,“傣”是族群名称,“勐”是“地方或国家”,“泐”是地方名称,“傣泐”(傣勐泐)就是“泐地傣族”或“泐国傣族”
公元12世纪末,大理国南部的割据势力统一澜沧江中游地区、
以“景陇”为中心组建联盟国家"動泐” (泐国) ,居住在“勐泐”境内的傣族开始在其他傣族面前自称"傣勐泐”、简称“傣泐”。
公元1292年,大元国(元朝)入侵“勐泐”、“勐泐”成为大元国的附属国;公元1296年,大元国在"动泐“设立”车里军民总管府”、"召勐泐” (泐地之主/泐国国王)被授予“总管”之职;公元1301年, "勐泐”脱离大元国,攻占大元国所属的罗陀、步腾等部(今思茅区东、景洪市东北、江城县西),疆域比大元国入侵前还有所扩大。
公元1382年, “勐泐”归附大明国(明朝)、成为大明国的附属国,大明国在其地设“车里军民府”、"召勐泐“被授予”知府"之职;公元1384年,大明国改“车里军民府”为"车里宣慰司“、”召勐泐“被授予”宣慰使“之职;公元1421年, ”勐泐"王室内部纷争,大明国趁机分"车里宣慰司“辖地增设”靖安宣慰司" (澜沧江以东的“勐泐”地);公元1434年, “勐泐”再次统一、大明国又顺势将靖安宣慰司并入车里宣慰司;公元1570年, “召勐泐”将辖地划分为12个“版纳”(行政区)。
公元1659年,大清国(清朝)攻占云南, “勐泐”顺势归附大清国、成为大清国的附属国,大清国沿明制在其地设“车里宣慰司”、“召勐泐”仍为宣慰使;公元1729年,大清国强 行将"勐泐"所辖澜沧江以东六个“版纳“划出、归入新设的”普洱府";公元1895年,大清国将“动泐”其中— 个"版纳” (属普洱府的"勐乌")割让给法属印度支那联邦(今属老挝)。公元1913年,中华民国继承大清国对“勐泐”的宗主权, “勐泐”的自主权被中华民国削弱。公元1950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入驻“勐泐”,“勐泐”的王室、权贵、僧侣及部分民众被中华民国官员的煽动下纷纷南迁,在老挝、缅甸、泰国等地形成很
多“动泐”傣族聚居点,这些“勐泐”傣族依然在当地傣族面前自称“傣泐”、以此表明自己祖先在“勐泐”。
目前,有“傣泐”身份认同的人口约120万左右,已经遍布中国云南南部(景洪、勐海、勐腊、思茅、江城)、缅甸掸邦东北部(孟洋、孟拉)、老挝北部(丰沙里、琅南塔)、泰国北部(清迈、清莱、难、帕、南奔、南邦、夜丰颂)、越南西北部(奠边),是傣族非常重要的群体之一。
(注:中国境外的傣族多被翻译 为"泰族", "傣泐"即"泰泐".)
编排|玉颖娇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